穿越神秘之旅
- 鱟嶼凝煙 (失憶海岸上的百年之鱟-基隆八大景點)
- 黑金豪宅 (神秘洋老洋宅)
- 清官道(百年福德宮)
- 最大副食品供應站 (基隆人的燥咖/福德町)
- 神隱河川(旭川河/旭運河)
- 世代傳承中藥茶(五禾菊花茶)
- 百年漁市老街(糶手、糴手文化/百年總督府等級紅磚建築)
- 百年靈驗媽祖廟 (成交率高的月老殿、清末至今的石牌秘密)
- 福氣委託行故事館(山海直售店伴手禮)
鱟嶼凝煙
鱟母嶼是一座曾位於台灣基隆港內的岩礁,和鱟公嶼被認為是一對夫妻,一同矗立在基隆港內,在基隆八景內有「鱟嶼凝煙」之稱,可惜在1906年這對鱟夫妻因基隆港築港工程而遭到剷除,歷代基隆八景中的「鱟嶼凝煙」就此成為絕景。 以前基隆最早的地名叫鱟穴仔甫,基隆港以前叫鱟江。「鱟江」,而現今基隆海岸無鱟,此名僅存於基隆文人雅士的詩詞裡了。會有人懷念這個稱號嗎?恐怕沒有了,潮水依舊而這份回憶早隨著港灣裡鱟嶼以及鱟的消失,一同流逝了。基隆曾經又有個地名叫「鱟穴仔埔」,據說百年之前有相當數量的鱟在此生活,天氣變化時,會有鱟群離水爬到陸面,而此傳說正符合成雙成對的鱟爬上沙灘產卵的習性,而今「鱟穴仔埔」就在基隆文化中心現址。「百年之後」,是婉轉用於人過世之意;而百年之「鱟」,正好遺憾地用在消逝百年的基隆鱟。鱟是自4億4千5百萬年前以來外型改變不多的活化石,當然不只僅僅只有百年的歷史;如今台灣西部及北部的漁港,這樣古老的活化石偶而見於因漁撈被誤捕上岸拍賣,然而也零零星星了。
黑金豪宅
西元2003年將建築重新規劃整建,基於保留原始古樸風貌且對傳承海洋文化風情的理念與關懷,決定建造一個優質的空間使民眾可以近距離且深入的了解到海洋與人類文明的緊密關係,引領民眾深入瞭解我國海洋立國的精神及海洋文化藝術的內涵,進而「喜歡海洋、親近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
清官道(百年福德宮)
「清官道」範圍包括現今的愛一路、愛二路、愛三路等區域,推判是前往「通判署」(今市政府)的道路,也是台北進入基隆的幹道,而此區亦為日後基隆地區經濟發展的起點與發展中心。
而位於清官道內的「官道百年福德宮」,建於清道光29年(西元1849年),成為地方民眾的信仰中心,也是商旅走官道出發前祈福的土地公廟;現該廟已有百餘年歷史,是當地居民信仰的重心所在,小小廟宇佈置的非常華麗,香火相當鼎盛,廟內的樑柱及大門都已被燻黑,可見百年來信徒的供奉。
海港大樓(基隆港合同廳舍)
興建於日治時代,原名「基隆港合同廳舍」,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技師的鈴置良一所設計,興建目的是要將當時散置於基隆港各處的11個港務機構集中起來以便利港務運作。於1947年改稱「海港大樓」,目前仍有許多基隆港相關港務機構在此辦公。
西二倉庫
基隆港西岸碼頭上,兩座興建於1930年代左右的日本老倉庫,孤單地守在港邊,訴說著基隆港曾有的風華。原本碼頭上有著廣大的倉庫群,後來歷經美軍轟炸、港區開發,老倉庫一一消失,最後留下的是編號西二、西三這兩座老倉庫。
太平山城(虎仔山Keelung地標)
太平山城位於基隆西岸,其歷史軸線與基隆港發展相依並存,起源自早期山腳漁村,此區亦稱『罾仔寮』,「罾仔」即是「漁網」的意思。於五〇年代大量勞工移入,延地勢興建矮小密集的建物,山城路徑雖看似蜿蜒複雜,但僅需依地勢向上,便可順利抵達虎仔山頂以及著名的基隆地標,仿效好萊屋地標的斗大英文字「KEELUNG」。
城際轉運站(山海鳴光)
全台唯一特色許願鐘「山海鳴光」夜晚會做燈光展演還包括音樂展演,會定時定點做燈光音樂的演出,整點時我們也能夠聽到郵輪汽笛聲,概念起於基隆港所代表的多元意義,一個以「船燈、傳燈」創造日出和諧意象的光動公共藝術,象徵著原點,象徵著向光航行的船在建造智慧環境、科技人文、產業結構轉型之中,山海之間的核心原點,正是擁有著國際性思維智識的產物。在城際轉運站新建之際,豪華朗機工以「原點」為整體公共藝術作品策劃概念,呼應城際轉運站的智慧未來,以聲光裝置的形式,創作一座科技創意、精神象徵、人文筆觸的公共藝術規劃「基隆印象」。從原點開始,代表圓滿,從圓出發,從「流」觀想,與山海交織兩相結合。以「日」的理型衍伸,與自然頻率相合,呼應海洋文化及城際轉運站的未來。用聚集的船燈,回應聚集的力量。將基隆產業比擬為東昇旭日再起,與海洋產業工作者,帶給建築場域一座鮮明的精神意象作品。
國門廣場(水舞秀)
到了晚上,水景常時態將以鏡面呈現,特定時段或配合活動與節慶將有水舞展演。城博會期間,水舞將於每日18:30、19:30及20:30各展演5分鐘,另外在17時至21時每整點報時50秒。
護國城隍廟
基隆護國城隍廟的創建年代,舊說是在清德宗光緒十三年(1887年),由舉人江呈輝、秀才張尚廉發起捐地建廟而建。另有說法是嘉慶廿三年(1818年)建廟,光緒十三年(1887年)是張尚廉等人捐地擴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基隆遭到轟炸,當時信徒背著城隍神像逃難,但廟宇幸未被戰禍波及,讓信眾深信是神明靈驗保佑[1]。但廟宇建築仍多少有些毀損,戰後於民國35年(1946年)經黃龜理監製、設計,重新整修正殿、後殿[2]。而後在民國38年(1949年)重建後殿,並安座城隍夫人等城隍眷屬與武英殿的西秦王爺。
走讀導覽
如影隨行
- 南火車站
- 百年美食老街
- 哥倫布酒吧
- 中山陸橋
- 牛仔街
- 明德親民至善大樓
- 崁仔頂漁市
- 慶安宮
- 摸腿巷
- 委託行故事館
- 委託行街區
走讀導覽
穿越神秘走讀之旅
- 鱟嶼凝煙
- 林開郡洋樓
- 基隆的灶腳
- 旭川河
- 崁仔頂漁市
- 委託行商圈
- 慶安宮